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学术交流

简评《南宋教育史》

2012-08-27吕云飞

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

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史专家河南大学教授苗春德先生撰写的《南宋教育史》,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课题《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已于2008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对南宋时期(1127—1279年)的教育遗产和资源进行较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和全面整合,向世人披露和展示了这一时期教育的规模和业绩,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揭示南宋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因、发展轨迹、经验教训、历史地位及主要特色。可以看出,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并非只满足于一般地对史料的掌握和对该时期教育的认知,而且在广泛收集、深入挖掘新资料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南宋教育史作了新的开拓和探索,力求有新创新,有新突破。该书是目前南宋教育史研究方面的一部较系统、全面的专门著作。它有如下特点:

首先,结构严谨。本书试图对南宋时代的教育作一全方位的考察和梳理。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综合考察了南宋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南宋官学教育的基本状况。第三章着重研究了南宋私学教育的基本状况。第四、五两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展示了南宋书院教育的基本状况。第六章重点探讨了南宋社会教育的实践状况。第七章系统分析了南宋有影响的五大学派六大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教育理论和思想。上述七章六大专题,即全面系统、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又重点突出,相对独立,各自成篇,较好地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本书的篇章结构及理论框架设计较为严谨、合理。

其次,内容全面。本书涉及的内容涵盖广博,系统全面,可以说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它既有官学教育,又有私学、书院教育,还有家庭及社会教育。在官学教育中,既有中央官学教育,又有府、州、军、监及县学等地方官学教育。而中央官学教育中,既有礼部国子监直接管辖的中央官学教育,又有中央职能部门隶属的专科教育,还有中央特殊系统的教育。在私学教育中,既有一般称为蒙学的低级私学,其中既有常年开课的私塾、义塾、家塾,也有因地、因时制宜的村塾、村学、乡校、冬学等,还有高级私学的经馆 、精舍、精庐等。南宋私学除此之外,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诸如难童教育、神童教育、女童教育,诉讼培训等。这些都比同类教育史著作中谈得较充分和到位。

第三,特色突出。作者的基本思路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入手,把南宋教育置于中国十一世纪经济、政治和文化南移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将南宋教育定位于中国古代文化下移和转折过程来认识,从而彰显出它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具体来说,本书对教育制度着力较多,对教育思想和理论也给予一定关注,特别是对理学思想的形成并最终占居主流地位以及爱国思想的凸显及其成因,在本书中都有适当地探讨和概略地描述。这是本书的基本特色。

最后,见解新颖。作者不囿成说,勇于创新,较好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力求对南宋教育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如书中坚持高宗时已经恢复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提举学事司”,并认为直到南宋末年还存在。虽然如此,但这一机构只设于路一级,而更基层的州、县两级没有设置。这种管理链条上不配套、不到位,势必使地方教育管理大打折扣。又如,作者指出,同谊讲会组织形式和利用雕版印刷书籍教材作为传媒手段以及语言文字的世俗化、口语化等来传承文化知识和学术思想,则是南宋教育的发明创造。再如,本书揭示,南宋时期爱国教育家们都力主抗金,反对投降;坚持恢复中兴,反对称臣纳贡;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在这种心系国家尊严、期盼领土完整的教师们的教诲和熏陶下,一代一代的太学生的伏阙上书运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罕见的出彩亮点。总之,该书提出了许多独到而新颖的见解,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之不足,纠前人之谬误,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

虽然如此,但我个人觉得《南宋教育史》若把科举制度单列一章,并结合其对南宋教育和读书人的影响略加阐述,那就更加完备了。

 

 

上一页略评葛金芳《南宋手工业史》
下一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  浙ICP备12041197号
Copyright@ 2008-2012 www.hzsk.com,All Rights Reserve
备案号:浙ICP备12041197号-2